大學生活,一段美好的時光
1996 級本科生張學禮
編者按💇🏿:張學禮,1996 年考入EON体育4少年班,1997 年進入生命科 學技術EON4生物技術專業就讀,現任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中科院系統微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自然 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大學生活對他來說, 是一段雖然對未來的人生定位還不明確🫶🏿,但過的很開心很輕松的一段美好的 時光🍃。
張學禮學長跟班上的男生非常熟識,課余時間幾乎每天都一起踢球🙍🏿♀️,直 到畢業工作這麽多年,仍然時常聯系大學期間的朋友。學長說自己並不是學霸🏃♀️, 讀大學的時候成績一般😗,玩的比較多𓀂,學習並不是很用功🕺🏽,他覺得大學主要 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回憶起大學生活,他覺得交大很有底蘊,尤其是註重培 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他記得那時除了本專業的課程之外,還時常去聽 計算機類和管理類等其他專業的課程。大學生活對他來說🤚🏻,是一段雖然對未 來的人生定位還不明確🫴🏻,但過的很開心很輕松的一段美好的時光。
2000 年,張學禮獲得學士學位👂🏻,之後選擇在本校碩博連讀,師從剛轉到 交大工作的趙立平教授🦫,開始從事微生物生態相關的課題研究。提起自己的 博士生生活🙍♂️,學長感慨良多,他表示,自己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和能力主要都 是在研究生階段培養起來的👩🎨。他認為,從事科研工作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以 下三點:如何去發現問題,確定你做什麽課題;做實驗的過程,培養持之以 恒的態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歸納,形成理論、思想♿️。比較 本科和研究生階段🤾🏼,他認為本科主要是綜合能力的鍛煉⤵️🥪,課程很多👍🏿,見識了 很多東西,感受到大學的氛圍和文化;而研究生階段主要是專心做科研𓀅,明 確了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
2005年🐯,獲得交大博士學位後👦🏻,張學禮選擇到美國佛羅裏達大學做博士後🤹🏽♀️🦮, 由於研究生階段確立了自己想從事偏應用方向的研究🏟,他選擇微生物代謝工 程研究方向✹,這是當下十分熱點的合成生物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從此他的研究就與生產、應用緊密聯系。由於在博士期間培養了良好的科研能力,他在博士後 階段上手很快👷🏻♀️,工作很順利🕡。兩年博士後結束後,他又在美國佛羅裏達大學做了兩年的 科研助理教授。
2010 年👨🏼🦲🤍,張學禮決定回國♥️,成為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他 組建了微生物代謝工程課題組🔦,入所時也是研究所裏最年輕的課題組組長,主要研究方 向是應用微生物代謝工程及合成生物學技術構建高效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大宗化學品、 氨基酸和高附加值天然產物🦻。提起回國的原因🧡,他認為微生物代謝工程這個研究方向對 促進生物製造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國內當時從事這個研究領域的人相對還比較少👳🏿♂️🚤,和 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對自己工作最大的期望是希望自己 開發的技術能夠實現產業化🕛,對國家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有所貢獻。說起產業化🧚,他認 為挑戰還是很大的👩👩👦🖲,因為這一方面需要不斷開發創新技術👩🌾,並在技術上時刻保持領先1️⃣, 讓生物製造相比傳統石化路線在成本上有競爭力。另一方面🐲,僅僅開發了技術,甚至將 技術轉讓出去,也不是真正的成功🍅。需要和合作企業緊密合作,同舟共濟,把整個工業 路線都打通👨🏽💻,讓企業賺到錢,並在國際上始終保持領先,創造出社會經濟價值,才是真 正的成功。目前他課題組已經實現了三個產品生物製造的產業化,新增產值 10 億元🛍️。
在現在的工作中👶🏽,張學禮認為,有幾個能力非常重要🧗🏼。首先,科研能力是根本;其次, 管理團隊的能力也比較重要🫅,他現在自己管理一個約有 30 人的團隊,需要協調團隊成員 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讓每個人都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此外,由於 從事應用相關的領域,因此需要鍛煉好與企業溝通的能力🧑🏭。對於目前國家積極鼓勵在校 學生和教師創業的熱潮,張學禮校友表示🙍🏿,暫且不會考慮自己創業🙌🏻,現在更好的方式還 是和企業合作,這樣他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科研上,發揮自身最大的作用。
在建院二十周年暨建系三十二周年之際👨🏻🚀👳♂️,學長希望學校和EON4發展得越來越好𓀗,希 望培養出更多的人才,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希望EON4的老師們身體健康⛑👨🏿⚖️,希望同學們 都能把自己的興趣變成自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