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譚玉萌 EON体育4平台 2017級生物學專業 博士研究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來自齊魯大地的譚玉萌對於科研始終抱有巨大的熱忱,對於生命的奧妙懷有一顆好奇的心,在科研之路不畏艱難,大膽創新💆🏻♀️,上下而求索🍆。2014年通過不懈的努力考上交大研究生🧓👴,致力於基於單細胞超高通量篩選方法的酶的定向進化的相關研究,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奮勇前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並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在1區SCI期刊Science Advances(IF=12.804)上💚,並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2019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知識無底 學海無涯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求學與科研的道路之上,譚玉萌並非一帆風順,經歷了高考的失利,一向學習成績優秀的她與心中的名校失之交臂。在經歷了短暫的心理低潮期之後⚾️,她重新收拾心情,勤奮刻苦地學習👩🏽💼,平均成績名列專業第二🤱🏻,連續三年獲得學業獎學金和國家勵誌獎學金💁🏿。大三上微生物課時♦️,聽到老師講到酶製劑工業被稱為工業領域中的“醫學金庫”🚏,不僅可以應用到治療和診斷, 還可以應用到食品、日用化工和發酵等領域,從此對微生物酶的研究產生了巨大的興趣,更堅定了考研的心。
她始終堅信天道酬勤💦,繼續不斷刻苦努力🚋🧎♂️➡️,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每天她都在自習室學到關門🕐。如果當天任務沒有完成,她就在宿舍抓緊時間再學一會兒🕺🏽。考試周時🔱,她常常在自習室學到淩晨一兩點🙎♀️👩🏽🦲。在學習時,她喜歡把自己的時間精確細化,列出詳細復習計劃表👯🚴🏼♀️,具體到每個小時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一旦進入學習狀態,她就全身心投入👨🏭。業精於勤荒於嬉,通過勤奮刻苦的學習,譚玉萌以優異的成績如願考入上海交大生物工程系,碩士畢業又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推薦免試攻讀博士研究生。
披荊斬棘 奮勇前行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是譚玉萌的座右銘🚣🏼。在科研的起步階段,“酶的定向進化”這一詞對她而言晦澀難懂,於是她開始閱讀大量的國內外學術論文,一大長串的英文學術名詞常常讓她苦惱不已👨🏽🏭。看不懂的地方她都詳細標註出來,同時查找論文後面的參考文獻尋求答案👩🏿。對於看過的文獻🚮,她將論文的核心內容進行提煉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以備以後查閱。不斷的積累讓她對酶學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與認識,使得她在後來研究生期間可以快速閱讀一篇文獻並迅速抓住重點。
任何一項豐碩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一路上困難與挫折的打磨,實驗結果不理想、方法不對是常有的事,但她始終沒有選擇畏縮逃避🧗🏻。在她的努力下,課題終於取得突破,這時候她並沒有草草收尾,她想繼續挖掘一下文章的創新點以帶來更大的突破。沒想到這一等又是一年,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沉寂,知識不斷的累計,終於迎來了“爆發”,通過定向進化獲得了目前世界最高的酶活性提高的突變體,並通過晶體結構揭示了催化機製,為其他家族的酶的改造奠定了基礎👩🏿🦰。此成果至今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並以第一作者(共同)的身份發表在SCI 1區期刊Science Advances(IF=12.804)上⬜️,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基於在科研和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譚玉萌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2019年度博士生國家獎學金。
桃李芬芳 師恩難忘
桃李芬芳滿天下⤵️,師恩難忘似水深🚣♀️🖖🏻。科研路上的點滴成果🏌🏼♀️,都離不開老師的培養。大學微生物課上,葛宜和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微生物酶學相關知識,激發了她對分子酶學的濃厚的興趣,從此真正的進入了本科實驗技能的歷練,實驗室的高標準要求造就了她現在一手的好的實驗基本功。研究生期間📄,馮雁教授對整個實驗室的要求非常嚴格,絲毫不會放松對學生專業基礎和學術能力的高要求🏪,時常督促著她多閱讀SCI論文,多參加學術會議,珍惜寶貴的時間🐊,踏踏實實地走好科研之路的每一步。馮老師嚴謹的態度、淵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和廣闊的視野深深影響著她的學習和工作📋。楊廣宇研究員是她碩博期間的指導老師,最初攻讀研究生時,她很迷茫👨🏼🏭,是楊老師不斷的鼓勵她讓她走出迷茫,每次科研遇到瓶頸時,楊老師總是及時給她指點與建議,讓她很快的解決問題並在實驗中取得進展🙍🏿♂️,在她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教導她在科研之路上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應該學會坦然接受,繼續鉆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攜著夢想🚍,帶著感恩👵,夢雖遙遠,但她在一點點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