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學術報告
    發布時間 :2019-04-17  閱讀次數 :4844

    報告時間:2019年4月19日下午13:30-16:30👍,每個報告講述加討論1小時☠️。

    報告地點:生物藥學樓3號樓405會議室

    聯系人:趙心清 教授

     

     

    報告1題目👷🏻‍♂️: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關鍵酶改造和調控研究

    報告人:葉麗丹 副教授(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EON4)

    報告人簡介:

    葉麗丹,博士,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EON4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在浙江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在浙江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學位🔜,2010年在德國耶拿大學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 2010-2013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年起在浙江大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合成生物學,利用代謝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等手段探討微生物合成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已在Metabolic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ACS Synthetic Biology等生物工程領域國際知名刊物發表第一作者/通訊作者SCI論文20余篇。

    報告簡介🥖:

    以可再生糖為原料,通過微生物代謝工程實現萜類物質的綠色可持續生產是當前生物化工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但是目前大多數化學品的生物合成過程仍然存在著合成效率低🥰、細胞代謝壓力大等問題🧖‍♀️👩🏻‍🦼,極大地阻礙了微生物製造在更大範圍上的應用。如何獲得暢通高效的生物合成途徑並兼顧細胞生長和產物合成是生物合成領域的共性難題。為此,EON体育4平台結合代謝工程和蛋白質工程手段,針對“生物合成限速酶的分子改造”和“生物合成途徑的平衡調控”等關鍵問題展開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根據生物合成途徑的特性,分別基於自身或者旁路途徑終產物的顏色或者代謝中間產物的毒性建立新型高通量篩選策略,通過體內定向進化或共定向進化增強限速酶的催化活性🦐,大幅提高了異戊二烯、類胡蘿蔔素等萜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效率;(2)提出“變限製為控製”的生物合成途徑構建理念,建立碳源響應型順序調控和溫度響應型動態代謝調控體系,實現了細胞生長與產物合成的雙贏,顯著提高了萜類化合物的產量。研究結果表明🧟‍♀️,關鍵酶的活性、表達水平及表達時機都是製約異源生物合成效率的重要因素🫴🏽,結合蛋白質工程和代謝工程手段對生物合成途徑進行綜合調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整合關鍵酶分子改造與代謝調控用於生物合成優化的思想可以為其他代謝途徑的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鑒。

     

     

    報告2題目:基於轉錄和翻譯調控的高產菌株構建

    報告人:霍毅欣 教授(北京理工大學EON体育4平台)

    報告人簡介:

    霍毅欣🏡,博士,北京理工大學EON体育4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在南開大學獲得微生物學學士學位🚶🏻,2005年在北京大學和法國巴黎七大分別獲得博士學位,2006至2011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後💁🏼‍♂️🤰🏼,在企業工作4年後2015年起在北京理工大學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已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第一作者/通訊作者SCI論文20余篇💅。主持及參與國家或省部級項目10余項,獲批或申請發明專利8項。擔任國際刊物Biotechnology notes的編輯🌪,先後擔任Nucleic Acids Research, 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的審稿人🌾。

    報告簡介🫱🏽👨‍👧‍👧:

    全球氨基酸市場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年均復合增長率維持在5.6%左右。2016年全球氨基酸年產量已達到800萬噸,總銷售額近百億美元👈🥲。微生物發酵方法因其產能高、成本低等優勢,生產了全球總產量85%以上的氨基酸🫷🏿😓。然而,當前大多數氨基酸的發酵產量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某些種類的氨基酸甚至只能通過化學法生產,如何篩選、改造和獲得氨基酸高產菌株是提高發酵產量的關鍵問題。本課題組通過生物感應器BmoR實現基於轉錄水平的篩選,通過提高蛋白翻譯所需氨基酸濃度的“門檻值”實現翻譯水平的篩選,從而利用必需基因和顏色蛋白編碼基因,建立了基於轉錄和翻譯調控的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高產菌株的高效篩選策略🕴🏼。該策略可適用於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和谷氨酸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等多種底盤宿主,解決了傳統類似物篩選法存在的高毒性、低陽性率和適用對象有限的問題,理論上可用於任何一種天然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高產菌株的篩選,同時也為氨基酸高產機製的發現提供了新思路,可用於氨基酸發酵生產中優良菌株的構建,進而推動氨基酸市場的增長,促進氨基酸在食品🪲、醫藥、養殖業等民生領域的應用。

     

     

    報告3題目:發酵法生產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

    報告人🗣:周景文 教授(江南大學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報告人簡介:

    周景文🤴🏻,博士🤞🏼,江南大學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和2006年分別獲華中農業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9年獲江南大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微生物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強化微生物合成植物天然產物相關研究。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Green Chemistry, Metabolic Engineering, ACS Synthetic Biology等雜誌發表SCI論文60余篇🙅‍♀️🧋。相關工作實現了多項發酵產品的工業生產👊🏿。曾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科研獎勵🙋‍♂️。入選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優秀青年基金🫚、江蘇省特聘教授。

    報告簡介🏊🏿‍♀️:

    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結構較為復雜的植物天然產物。由於主要的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在天然植物中的含量較低,目前主要采用的植物提取法,在價格和供應量方面均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采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改造微生物高效合成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是較有前景的一種替代生產方法🤸🏽‍♀️。為了實現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在微生物中的高效異源合成🩵,需要解決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的原生合成代謝途徑挖掘與鑒定、植物基因在微生物中的高活性表達、異源合成代謝途徑與微生物自身代謝途徑的平衡調控👩🏼‍✈️、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異構體的選擇性合成等一系列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采用系統生物學技術獲得了典型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合成代謝及其調控機製⭐️📅、采用基於區域序列截短實現了關鍵基因的活性表達、采用模塊化和轉錄調控策略實現了黃酮木脂素前體合成代謝途徑的高效重構、特異性過氧化物酶和dirigent蛋白篩選實現了特異性異構體的選擇性合成🏊🏿。基於上述研究,實現了采用微生物和酶催化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水飛薊賓等多種典型黃酮木脂素類化合物在微生物中的從頭高效合成𓀇。

    EON体育4平台专业提供:EON体育4平台EON体育4EON体育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体育4平台欢迎您。 EON体育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