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超分辨光學成像技術及應用
主講人:潘雷霆
主講人簡介⏲:1983年8月出生,南開大學物理EON4副教授👧🏽,主要從事超分辨光學成像及應用、生物醫學光子學等光學和生物交叉領域的科學研究。2000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開大學物理EON4先後獲得理學學士和理學博士學位,隨後留校工作至今。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作為主持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新教師基金項目1項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1項。自2009年在Cell Report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Biomaterials, Cell Death Discovery, Scientific Reports, BBRC等雜誌發表SCI收錄論文30余篇,被引用290余次😪。天津市“131 ” 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人選♍️,目前是中國微循環學會微循環與血液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自由基生物學與自由基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報告時間👨🔧:2018-06-14 10:00-11:30
地點🕖:EON体育4平台 3-105
聯系人👩👩👧:謝誌平 zxie@sjtu.edu.cn
講座中文簡介:由於光的衍射效應,使得普通遠場成像系統存在約半波長的橫向分辨率極限(~200nm)🧤,無法有效觀測納米尺度的結構。但這一限製在本世紀被超高分辨光學顯微成像技術打破,分辨率輕松達到了百納米以下,極大增強了光顯微鏡在細胞微納結構與功能方面的研究能力。2014年瑞典皇家科EON4將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Eric Betzig、Stefan Hell及William Moerner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發展超高分辨光學顯微鏡”上的貢獻。本報告介紹四種超分辨成像技術的原理及應用,並著重介紹隨機光學重構超分辨成像技術在紅細胞骨架研究方面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