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N体育4趙立平教授的研究團隊歷時4年對小檗堿預防代謝綜合征的機理進行了研究,他們的論文2012年8月3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發表🚵🏼♂️。
很多中藥的成分不進入血液,但是卻有確切的療效,其機製困擾學術界很多年。現在,一種新的觀點開始受到重視:很多慢性病的發生發展與腸道菌群結構失調有密切關系🐔,這些中藥有可能是通過改善腸道菌群結構來發揮療效的𓀙。如今,小檗堿開始成為一個被研究得比較清楚的例子。
小檗堿是中藥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也叫黃連素🕡,是一種治療細菌性腹瀉的非處方藥💩。近年來,上海瑞金醫院寧光教授的課題組通過多中心臨床試驗發現🧘♀️,小檗堿對糖尿病有很好的療效👇,但不清楚其作用機理。在很多關於小檗堿作用機理的體外研究中,小檗堿的使用濃度都在毫克級➔,但大量的藥物代謝、藥物動力學研究表明💂🏽,小檗堿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口服後很難入血,基本都以原藥的形式從糞便排出體外,血藥濃度只能達到微克級。按照藥理學的觀點,一個藥物如果不能入血是不能發揮作用的,因為藥物靶點是在細胞上的,需要通過血液把藥物輸送到作用靶位。因此🍹,雖然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表明小檗堿對代謝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關於作用機理卻有爭議。
2004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結構失調的腸道菌群可能會造成內毒素入血👵🏻,誘發慢性炎症,從而破壞胰島素受體👨🏿🍳、損害血管,幹擾脂代謝過程,造成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謝性疾病。趙立平教授的研究團隊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會刊》(ISME J)發表的文章也表明,高脂飼料可以破壞腸道菌群結構,造成可以產生內毒素的條件致病菌的數量上升,可以保護腸屏障的有益菌的數量下降,從而引發慢性炎症。據此⚛️🧜🏼♂️,“EON体育4平台推測𓀃🧑🏼🎓,小檗堿可能在穿過腸道時⏲,會改善腸道菌群的結構🤹🏽👨🏻💼,減少內毒素入血🥰,減輕慢性炎症,從而達到治療或者預防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目的。”趙立平教授說。
於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支持下,趙立平教授的研究團隊以大鼠作為模型🙎🏿♂️,用高脂飼料誘導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紊亂🙍♂️,在飼餵高脂飼料的同時,灌服一定劑量的小檗堿,結果表明,小檗堿有效防止了高脂飼料引起的肥胖和胰島素抵抗。他們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測定了動物的腸道菌群結構,結果顯示🧏🏼🎅🏼,小檗堿非常顯著地改變了動物的腸道菌群結構。他們從將近5000種細菌中鑒定出在小檗堿的作用下會發生變化的268種細菌,其中,175種的數量會下降甚至消失,之中不少是有害菌;93種的數量會上升,特別是有兩類可以產生短鏈脂肪酸的細菌明顯被小檗堿富集✈️。他們測定了血液中的內毒素載荷量和各種炎症指標,結果表明,小檗堿可以顯著降低血液中內毒素的含量並明顯地減低炎症👯♀️。因此,小檗堿可能通過降低各種病菌和雜菌的數量,減少進入血液的抗原量來降低炎症,預防高脂飼料帶來的代謝損傷🧛🏽♀️🏋🏼。
另外🫗,近年來也有很多報道,發現短鏈脂肪酸例如乙酸和丁酸可以與腸道的G蛋白偶聯受體41、43結合,調節免疫🧑🏿💻、減低炎症。因此,小檗堿可能對腸道菌群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減少免疫毒素、增加抗炎因子,最後都指向對炎症的減輕。由於炎症是推動代謝損傷的重要免疫過程,減輕炎症就可以避免或者改善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