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公布了“2012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我院趙立平教授課題組發表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會刊The ISME Journal的論文《Structural segregation of gut microbiota betwee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入選“2012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這已是趙立平課題組第二次獲此殊榮,他們2008年發表在美國科EON4院報PNAS的論文𓀈,入選當年的“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截止目前被引用次數已超過400次,也是PNAS近5年來百篇被引次數最高的論文之一。
本次入選論文用高通量測序和生物統計的方法,深入地比較了結腸癌病人與健康人腸道菌群結構的差異,發現腸桿菌屬、埃希氏菌屬💁♀️、克雷伯氏菌屬🎟、鏈球菌屬和消化鏈球菌屬的機會致病細菌類群在結腸癌病人腸道裏的含量顯著高於健康人🏄🏿♀️,同時,屬於螺氏菌屬和毛螺菌科的丁酸鹽產生菌在健康人腸道裏的含量顯著高於結腸癌病人🌜。對丁酸鹽形成所需的丁酰輔酶-A轉移酶的基因的定量測定結果也證實,結腸癌病人腸道裏的丁酸鹽產生菌含量顯著低於健康人。該研究提出,相對於健康人,結腸癌病人的腸道菌群處於失衡狀態👨🏻🦳,主要表現在丁酸鹽產生菌含量顯著下降和機會致病菌的含量上升。丁酸鹽是人體腸道細胞必需的營養👎,如果缺乏會造成腸屏障功能減退等不良後果,而機會性病菌的增加,會擾亂免疫,誘發炎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生🎃👩🏽🔬、發展。這項工作是對腸道菌群與結腸癌關系研究中最為系統且具有明確結論的一項研究,是這一領域的一個重要標誌性成果🤭👼。該論文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項目子課題和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科研項目的資助。
近年來🌖,趙立平教授帶領團隊在腸道菌群與慢性病的研究中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他還受邀在數個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做大會報告或開幕式報告,近期又受邀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發表綜述,對腸道菌群與肥胖症的關系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介紹🥀,並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